一小時趕到現場執法核查 讓企業排污“小動作”無處遁形 |
發布者:admin 點擊:790 |
5月5日,接到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超標排放報警,南通市海門生態環境執法人員1小時內趕到某建材公司進行現場核查。經查,該公司自動監測監控設備發生故障不能正常運行,未按規定及時報告、進行標記。執法人員就該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依法立案查處。
為確保對環境問題實施精準查處、重點打擊,南通市海門生態環境局進一步豐富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手段,制訂并實施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異常報警與處置操作細則,建立接警半小時內傳達信息、2小時內趕到現場、4小時內處置反饋、 7個工作日內實現閉環管理。5月上旬,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00余人次,現場核查120多家企業在線監控平臺報警信息,立案查處18起環境違法行為。
2022年,海門生態環境局通過在線監控、視頻監控、用能監控、無人機巡查、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積極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,結合網格化環境監管、監督執法正面清單,健全“線上千里眼監控、線下網格員聯動”工作機制,完善“生態環境保護非現場執法”工作模式。進一步統籌在線監控和環境監察、監測的密切配合,對自動監控數據的管理、審核和處置,明確專人值守、專人負責,做到及時處理、依法查處。進一步加大在線超標數據和異常數據的查處力度,對報警頻繁的企業,建立負面清單重點監管,對已經造成超標排放事實的,以及企業自身或者運維公司原因造成異常數據的,依法立案調查。進一步實現精準監管企業和環境問題的閉環管理,壓實企業在線監控管理的主體責任,倒逼企業加強在線設施運維管理,確保在線監控設施正常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,適時開展現場執法減少執法人員介入,減輕了“地毯式”執法檢查環境監管工作壓力。 (林洪 吳凡) |
上一頁:栗戰書在濕地保護法實施座談會上強調: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工作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下一頁:發展改革委印發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經濟發展規劃》 |